>
“哪里,哪里。
好诗,好诗。
这诗就要咏情,你这诗借花抒情,情又衬花,况又是你们女子口吻,相得益彰。
好,你有你父亲当日的丰采呀。”
王太师背着手,望着天,又默念了番,“题目是……”
黛玉没答,架子上的鹦哥先说了:“咏白海棠。”
可把王老夫人给逗乐了:“这鸟多聪明,可真招人疼呀。”
梁夫人也在边上笑着说:“可不是。”
雪雁打起了帘子,黛玉扶着王老夫人进了屋,梁夫人也给丫环扶着进来了。
黛玉亲自给俩位夫人上了茶,听到外面说话的声音渐渐低了下去,似乎走了。
过了一会儿,丫环来说王太师要回府了,俩位夫人便也起身告辞了。
黛玉送俩位夫人上轿,依旧没给出庵门。
瞧到了达西站在王济之的轿前说着话,也不知道王太师是不是答应了。
再看达西的神情跟还是那样,看不出情绪来。
黛玉便怪道,这人怎么老是一副表情,面上喜怒哀乐全没有,难不成给熨斗——熨平了?
达西回头去看正关着的庵门,黛玉已经看不到。
若是王太师肯在瓷器国皇帝跟前进言,那可能很快就能觐见,一切都顺利很快就要回英吉利。
等自己走了,林小姐还住这里吗?若还是住这里,怕是不安全。
这事得找个机会跟林小姐说下。
达西打定了主意,等林小姐散步到那墙残墙那时说吧。
黛玉也想到了,若是达西和王济之谈得顺利,不久就会离开广济寺。
广济庵的智如师太也该回来了。
只是自己去往西方的事怎么办呢?黛玉心里有些不踏实。
雪雁在那里笑:“这下好了,有太师帮咱们,日后不用怕了。”
王嬷嬷也笑:“就是,我原先还想让姑娘跟着达大人走。
眼下看来也不必。
西洋到底太远,听说尽是红毛鬼子。”
黛玉听着心里更不是滋味。
王济之坐在轿子里,闭着眼睛,刚才跟达西谈话是尽量简单,就怕给绕进去。
这事麻烦,北静王在这事上是想让昂得鲁使团就这么打道回府。
羊城的官员为着本地的福祉,是不想让昂得鲁在甬城贸易。
可甬城若是开了海禁,那对江渐的百姓可是好处太大了,尤其是沿海,年年遭受海潮灾害,又产不了粮食,只能靠海吃饭。
王济之是姑苏人,若是挑头可能就成了江浙官员和两广官员内讧。
这是皇上最不乐意看到的。
梁构亭也在想,王太师也是快致仕的人,若是促成了甬城开放海禁,那也算造福乡里。
身为钱塘人的梁构亭当然希望能促成此事。
(第1页)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