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
姜锦年仍是头也不回,雷厉风行地走在前面。
休息室里,她简明扼要地表态:她要去一趟郊区,现在就去。
岂徕公司的流水线工人,每晚六点多钟下班,进行工位换岗。
高东山问她:“你要调查工厂的工人?”
姜锦年纠正道:“不是调查,别那么严肃。”
高东山提出异议:“明天早晨,咱们俩才能见到董秘。
晚上去踩点,专门逮着一群工人,能有效果吗?工人们基本都是一问三不知。”
“闻道有先后,术业有专攻,”
姜锦年从座位上站起来,迅速地收拾几页文件,“他们对流水线作业的理解,肯定比你和我要强得多。”
高东山还在犹豫,姜锦年已经出发。
他只能快步跟上她。
姜锦年带着他乘坐公交车。
她记住了每一条必经之路,赶在工人换岗之前,来到了这家公司的大门口。
周遭景象算不上繁华,东南方视野广阔,矗立两排职工宿舍楼,再往前走,就是最近的汽车站。
一辆巴士经过,扬起黄色沙尘。
天光晦暗,夕阳倾颓。
高东山转了一圈,拍拍裤子上的泥灰,询问她:“这是他们的总厂?”
“是啊,”
姜锦年点头,“我查过了,他们有一家物流合作公司,今年年底,合同到期。
这几年仓储物流也不好做,我了解到的货运公司,每次运货都要超载,不超载就没钱挣。”
她刚说完,轻轻叹一口气。
高东山掏出一根签字笔,记录姜锦年透露的消息。
姜锦年有些好笑——高东山就像她的随行秘书,如此重视她所说的每一句话。
其实呢,她毫无见解,只是顺便提一提。
高东山写着写着,忽然有点儿尴尬了。
因为姜锦年一直在看他。
她穿着牛仔裤和运动鞋,宽松T恤上衣,头发也扎成了马尾辫,这幅打扮与平日里完全不同。
她上班时,离不开衬衫、窄裙和高跟鞋,每走一步路都有别样诱惑。
但是,不知为什么,高东山总觉得,姜锦年的未来也不过是罗菡的现状——无家庭,无子女,绯闻缠身,业绩至上。
姜锦年问他:“你在想什么呢?”
高东山竖起手指摇了摇:“没什么没什么。”
姜锦年没心没肺,笑得明朗自在:“你一定是在编排我。”
她懒得与他多费口舌。
前方正门渐开,工人们陆续出来,男女都有。
他们穿着各色衣裳,年龄集中在三十五岁以上——这一点让高东山大为惊讶。
他以为,底层制造业的中坚力量,应该是二十来岁的小年轻,面庞稚嫩,积极向上。
他在人群中搜寻,找到了几个年轻小伙子。
(第1页)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