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在其位,不谋其政罢了。
若是朱祁钰是姚龙,这个余子俊在他手下,不必打压,只要没人举荐,余子俊只有一个下场,那就是蹉跎一生,从主事、推官到知府,那是官场上的一个大台阶,余子俊朝中无人,他还想升迁?
自己的堂兄姚夔大明明公,自己江西方伯,江西地面谁敢给余子俊举荐?
但是姚龙还是把人举荐到了皇帝的面前,姚龙性格的确有些与人为善,都是为大明办事,尿不到一个壶里,就放你去别的地方。
朱祁钰之所以如此点明,就是要余子俊清楚的知道举荐他的人是谁,现在余子俊要到一方为一方青天,姚龙面对的那些个难处,余子俊就要面对了,他也就会明白,姚龙那不是软弱,是谨慎。
朱祁钰这话,还有另外一个意思,余子俊可以学姚龙,打不过就搬救兵。
皇帝给你撑腰。
“余卿家里还有什么人?”
朱祁钰问起了余子俊的家庭情况。
余子俊一愣,赶忙说道:“我大哥在重庆府做监生,屡试不中,现在做了教书先生,有一个私塾,我二哥早夭,便没有亲眷了。”
“你父亲和你祖父呢?”
朱祁钰再问。
余子俊摇头说道:“臣未曾见过祖父,父亲在臣十岁时候早亡,长兄如父,是大哥把我拉扯大的,也因为生计,大哥耽误了学业,才屡试不中。”
余子俊的大哥余子勋,是和旧港李成武一样的绝世好大哥,为了照顾十岁的弟弟,能让十岁的弟弟继续读书,余子勋又当爹又当妈,直到景泰二年,余子俊中了进士,余子勋才讨到了老婆。
“家中可曾有远亲走动?”
朱祁钰又问。
余子俊终于琢磨出些不对来,但是他依旧不知道陛下这话究竟要问什么,他选择实话实说:“祖父从京山入川,老家的亲戚早就不往来了,至于两个叔伯,为了家里那十亩薄田,闹得反目成仇。”
“如此,朕就是随便问问,好好做事,去吧。”
朱祁钰看余子俊一脸的茫然,根本没有一丝一毫的恐惧,便知道余子俊是不知道自己身世的。
“臣告退。”
余子俊出了讲武堂仍然是一脸的迷糊,不过想不通,他也没再想,陛下问自然有陛下的道理,他摇头前往了贡院,他要阅卷,在履任前,还要修书一封送江西,要感谢姚龙的提携之恩。
(第2页)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