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后,回到宁安县工作了,徐晨还没从纸醉金迷的省城回过神,再次带队去了各个乡镇甚至乡村去调研。
为了指导县里支柱产业,视察各项农业政策落地,徐晨花了一个多月,把全县十几个乡镇跑遍了,其中有些重要的村也去了。
不仅把政策实施情况掌握了,还把未来政策微调和发展方向也搞清楚了。
三月二十日,徐晨带着一个月来深入乡村、田间地头的调研成果,踏上了前往县委常委会的会议室。
他的心中充满了期待与忐忑,因为他知道,即将提交的全县农业产业规划和发展计划,不仅是对自己工作能力的考验,更是关乎全县农民福祉和乡村振兴的大事。
县委常委会的会议室里,气氛异常凝重。
常委们围坐在长桌旁,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不同的情绪:有的凝重思考,有的眉头紧锁,还有的则不时翻阅着手中的材料。
徐晨站在会议桌的一端,手里拿着那份沉甸甸的规划书,准备做最后的陈述。
“各位常委,经过一个多月的深入调研,结合我县实际情况,制定了这份《全县农业产业规划和发展计划》。”
徐晨的声音清晰而坚定,打破了室内的宁静。
“首先,我想强调的是,我们的规划不是凭空想象,而是基于大量数据和实地走访的结果。”
徐晨边说边打开ppt,屏幕上展示的是一张张生动的图片和详实的数据。
“以我们县北部的‘金穗村’为例,这里土壤肥沃,气候适宜,是传统的水稻种植区。
但长期以来,由于种植技术落后,产量一直上不去。
我们在调研中发现,通过引入现代化的灌溉系统和科学的种植技术,水稻产量可以提高30%以上。
因此,我们计划在该区域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,推广新技术,带动周边农户增收。”
话音刚落,常委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。
“徐晨同志,这个计划听起来不错,但资金从哪里来?”
一位常委直接提出了关键问题。
“关于资金问题,我们已经做了详细的预算和筹资方案。”
徐晨从容不迫地回答,“一方面,我们将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和农业项目资金;另一方面,鼓励社会资本参与,通过ppp模式吸引企业投资。
同时,我们还会设立专项基金,用于支持农户购买农资和技术培训。”
“那技术培训和推广呢?农民们愿意接受吗?”
另一位常委提出了疑虑。
“这正是我们要做的重点之一。”
(第1页)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