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三在礁石滩等待的时候,那个陌生电话又打来了:“离开礁石滩!
往右走一公里,上环岛公路。
路边草棵中有辆自行车,你骑上,来城里!”
天青岛上的居民,把前往商业区叫做去城里。
其实还是渔民们的老习惯,渔民住的地方,是渔村,那管委会这些政府机关所在的地方以及卖东西的商业区,自然是城里。
张三骑上车,背着包往“城里”
走时,给刘大打了电话,说了去城里,但没有说去哪个地方。
城里其实比渔村更难选择,因为城里的区域更复杂,道路纵横,店铺林立,政府单位,学校,消防站,公交车站,交警大队,公安局,法院……
但刘大在电话里说:“老三你不用紧张。
我现在已经在城里了。
我估摸着,他应该选城中村。
政府,学校,消防这类地方,他肯定不会去的,高低他们心里明白,自己干的事儿,本来就见不得光,要不然就走银行转账了,干嘛这么鬼鬼祟祟的……城中村就那么几个,海螺,东古,周郑……我现在离海螺不远,我估摸着这里的可能性比较大,我先去海螺走走。”
刘大完全是凭借直觉来到海螺村。
他早上行船,认为礁石滩是最理想的地方。
但凡事都有例外,万一对方玩逆向思维,偏偏放弃这僻静的郊外之地,选择中心地方呢?
所以,上午十点多,已经环岛转了一圈的刘大将船靠到码头上,然后信步来到城里。
普通人看天青岛,是旅游美景。
在一个老侦察兵的眼中,一旦进入到战争状态,他的目光所及,完全是军事眼光。
比如,电信大楼上,可以架设两挺机枪,封锁海滨大道和解放路;在春来海鲜酒楼上面搞两个人在那里,能封锁住银滩区域……
刘大行走在街头,边走边琢磨。
他内心其实不太希望张三在礁石滩那里跟人交接,因为那里优点是空旷,缺点是太空旷。
太空旷就容易暴露行迹。
尤其是现代技术下,一个人能跑多快,只要有个无人机,随便你跑,无人机无非是两三个俯冲的事儿。
空旷的区域对无人机可是太友好了,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考虑,如果存心不想让人发现自己,那就得找一个不利于无人机的地方……
城中是无人机的管制区域,禁飞。
只是城中大了去了,找地方很难。
大隐隐于市,在人群中隐藏,也是一种方法。
就这么想着,刘大边走边看,看了不少地方。
中午在城中村东古吃了一碗牛肉粿条,然后坐上岛上的公交车,兜兜转转,连坐了三路公交车后,然后在东古村站下了车。
这一路走下来,又对地形熟悉了一遍。
等到张三电话时,他就立即判断出了旁边的海螺村就是位置。
然后,他就直接进去了。
海螺村村民的房子,普遍都是三层,四层的也有,极少,二层的也有,也不多。
巷子极其的狭窄,走在其中,感觉两侧跟悬崖似的,视觉效果就是凛冽的幽暗。
村子里太安静了。
今天不是休息日,孩子们去了学校或者幼儿园上课。
年轻人?跟其他地方一样,海螺村中没有年轻人。
(第1页)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