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桥村村委会的广播喇叭里传出电流杂音,陈凡把电动车停在老槐树下,雨衣上的水珠顺着褶皱滚落。
公示栏新贴的《青岩河清淤工程补偿方案》右下角,几个泥脚印盖住了村民签字栏,他掏出笔记本记下这个细节。
李婷从村道那头快步走来,胶靴上沾着红泥:"
三组的王大爷家菜地被划进施工区,老人家在河堤上守了两天了。
"
她的帆布包鼓鼓囊囊,露出半截卷尺和激光测距仪。
两人踩着泥泞往河湾走时,柴油发电机的轰鸣声越来越响。
五台挖掘机正在作业,履带在滩涂上碾出深沟。
陈凡突然蹲下,手指抹过车辙里的碎石:"
李姐,这石子颜色不对。
"
李婷用镊子夹起块暗红色碎渣:"
玄武岩?清淤工程应该用石灰岩垫层。
"
她的防水笔记本上,上周的建材验收单照片里,供应商分明标注的是青灰色石料。
在临时工棚核对进货单时,陈凡发现第三联复写纸的笔迹比前两联深。
项目经理递烟的手僵在半空:"
雨天返潮,单据容易晕染。
"
李婷已经拨通镇国土所电话:"
麻烦查下玄武岩采矿许可证号xs0032的真伪。
"
雨势转急,陈凡的眼镜片蒙上水雾。
他猫腰钻进材料堆场,手电筒光柱里,标着"
石灰岩"
的编织袋裂了口,暗红色的石料正簌簌往外漏。
李婷用手机拍下批次编号,闪光灯照亮了货车挡板上的黄泥——和镇东采石场的土质完全不同。
"
立刻停工!
"
陈凡的声音被雨声吞没,他展开皱巴巴的施工图纸,"
河道护坡设计抗压强度是c25,用玄武岩根本达不到标准!
"
监理工程师抹着脸上的雨水,掏出的检测报告日期却是旱季的。
连夜召开的协调会上,李婷把对比照片投影在幕布上:"
同一批石料,晴天验收时是石灰岩,雨天施工变成玄武岩。
"
她的激光笔在供应商公章处画圈,"
这两个月的进货单,星期一的星字最后一笔都带分叉。
"
陈凡摸出沾着泥水的巡查记录本:"
7月13日暴雨,材料堆场西南角有货车卸货,但当天施工日志记载因雨停工。
"
他的指尖在矛盾处敲打,震得一次性纸杯里的茶水泛起涟漪。
三天后的联合执法中,仓库管理员交代了偷梁换柱的把戏:每逢雨天用廉价玄武岩替换部分石灰岩,靠雨水冲刷掩盖颜色差异。
陈凡在查扣的账本里发现更触目惊心的记录——劣质石料每吨差价竟达80元。
结案那日,青岩河面漂着油花,原是上游化工厂又偷排。
李婷把新到的水质检测仪装车:"
该去会会那个老熟人了。
"
陈凡系紧安全帽带,后视镜里映出河堤上补栽的芦苇,嫩绿的新叶在风中摇晃。
镇郊养殖场飘来阵阵酸臭味,陈凡捏着鼻子翻过铁丝网缺口。
手电筒扫过渗坑,水面泛着的彩膜让他想起李婷教的检测诀窍——正品防冻液绝不会呈现虹色油晕。
(第1页)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