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
小陈!
"
李婷在围墙外压低声音喊,她手里的烟气检测仪正疯狂跳数。
两人跟着排污管暗渠走了半里地,尽头竟通向再生建材厂的沉淀池。
陈凡的工装裤被荆棘划破,却顾不上疼,手机连拍十七张管线走向图。
次日的环保联席会上,建材厂老板拍着胸脯保证:"
我们的污水全部循环利用!
"
李婷按下投影遥控器,夜间红外影像显示厂区西北角每周二凌晨有罐车活动。
陈凡适时递上养殖场饲草检测报告:"
铜含量超标12倍,与贵厂抛光车间的金属污泥成分吻合。
"
僵持中,李婷突然离席。
十分钟后她拎着个矿泉水瓶回来,瓶底沉着灰绿色粉末:"
今早在贵厂外墙根取的样,需要比对危废名录吗?"
厂长的额头沁出油光,扯松的领带歪在锁骨处。
深夜伏击行动持续到第三次才成功。
当陈凡跃上罐车踏板时,驾驶室里飘出的麻辣烫味道让他愣住——这辆套牌车与上周查处的餐厨废油运输车,用的是同一家外卖店的包装袋。
审讯室里,司机交代的暗语让陈凡脊背发凉:"
送水泥代表金属污泥,送涂料就是酸洗废液。
"
李婷对照着暗号本,发现这些代称竟与镇食堂的采购清单高度重合。
结案报告写到第七稿时,晨光已染白窗纸。
陈凡揉着酸胀的手腕,看见李婷在会议室地上铺开全镇管网图,不同颜色的便签纸标记着可疑点位。
她的马克笔在建材厂位置画了个红圈,箭头指向镇中心小学方向。
"
孩子们课间操的时间......"
陈凡突然抓起风向记录表,"
每周二上午十点吹西北风!
"
两人冲下楼时,早高峰的车流正在聚集。
他们逆着上学的人流狂奔,书包的晃动声中,环保检测车正悄然驶向校园。
青岩镇中心小学的梧桐叶泛着不正常的黄斑,陈凡蹲在花坛边,指尖捻开泥土里的结晶体。
这些在阳光下泛着淡蓝荧光的颗粒,与三天前在养殖场排污口提取的样本如出一辙。
"
五年级二班本月请假率23%,是全镇平均值的四倍。
"
李婷的平板电脑上跳动着校医室的数据折线图,她特意调出气象局的风向记录,"
每周二上午十点的西北风,能把建材厂的废气直接送到操场。
"
两人穿着便装混进家长接孩子的队伍,陈凡的帆布包里藏着便携式空气质量检测仪。
当放学的铃声响起时,检测仪数值突然飙升到478μgm3——超过国家标准五倍有余。
李婷迅速拍下实时数据,镜头里几个孩子正在咳嗽。
"
不能打草惊蛇。
"
陈凡拦住要拨举报电话的家长,"
得找到直接证据链。
"
他的笔记本上画着建材厂到学校的立体风向模型,某页夹着张泛黄的镇区地下管网图。
深夜的镇郊养殖场,陈凡趴在一人高的杂草丛里。
手电筒用红布裹着,微弱的光晕中,两根直径二十公分的暗管正在往渗坑排放黑褐色液体。
李婷的采样瓶刚伸过去,暗管突然停止排水——厂区后门的狗叫了两声。
(第1页)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